国内电渗析技术的发展历程
发表时间:2022-09-14
我国电渗析技术是如何发展的?它的发展历程是什么?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几十年中国电渗析技术的发展。
1958年,国内开始研究电渗析技术,随后,以国产聚乙烯醇异相离子交换膜装配的小型电渗析设备投入海上试验。
1965年,在成昆铁路上安装了电渗析苦咸水淡化装置。1969年,聚苯乙烯异相膜投入生产,为我国电渗析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1976年在上海建成了日产初级纯水6600t的电渗析制水车间。
1981年6月在西沙永兴岛建成了日产淡水200t的电渗析海水淡化站并投入运行,该淡化站采用两组10级一次连续流程,将海水含盐量由35000mg/L脱至500mg/L,总电耗为16.5kW·h/t,比用船运水(20.7元/t)节省费用80%,接近日本同期水平,结束了采用轮船向该岛运输淡水的历史。
为严格控制饮水标准,1984年又安装了脱硼装置,采用564特效脱硼树脂将电渗析出水中的硼由4.7mg/L脱至0.5mg/L以下,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饮用水含硼指标(1mg/L),水质完全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该技术完善了电渗析海水淡化制取饮用水的流程,标志着我国电渗析海水淡化技术的进步。
电渗析技术具有对分离组分选择性高、对预处理要求低、装置设备与系统应用灵活、操作维修方便、装置使用寿命长、原水回收率高、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上半期,是电渗析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推广应用阶段,广泛用于海水淡化、海水浓缩制盐、苦咸水脱盐与纯水制备、化工废水脱盐等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一篇:电渗析设备的构造上一篇:电渗析法在废水处理实践中应用